办事流程

中共成都体育学院委员会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川青联发[2017]19号)精神,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和建设,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共青团发展和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围绕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聚焦学校发展大局,把握“建成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校青年师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带团建,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主线深化共青团改革,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的现实需求,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上下联动”相结合,既做好基层团组织的顶层设计和推动,又鼓励基层团组织结合实际,发挥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形成校院(系)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目标任务

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组织,巩固提升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

突出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成长服务,着眼于把党的主张和任务转化为青年师生的自觉行动,创新载体、丰富渠道,把团的工作更好地融入和服务于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大局,使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一)优化领导机制

1. 改革领导机构设置

在校党委领导下,成立由校领导和党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计划财务处、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工会等部门组成的成都体育学院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进改革实施。

2. 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

将学校共青团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将共青团工作与党建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明确1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1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学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校团委书记为中共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

3. 完善双重领导体制

校团委单独设置,支持团组织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落实学校团委受学校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学校党委确定校级和院(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二)夯实队伍保障

4. 改革团干部配备管理制度

校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院(系)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团干部的,按照学校科级干部配备和管理。加大对青年团学干部的选拔培养,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在学校的青年教师或团总支书记中选任至少1—2名挂职校团委副书记,1—2名学生兼职校团委副书记。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

5. 完善团干部培养考核制度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建立团干部培训制度,针对专职团干、兼职、挂职团干不同的工作职能和任务进行培训,力争校级专职团干部和二级院(系)团组织负责人每四年轮训一遍。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等方式,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学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

6. 优化资源保障机制

 按照《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中青办发[2017]12号)文件要求,结合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实现对校团委专职团干部配齐配强。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改进团的组织建设

7. 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改革

建立健全二级院(系)团组织机构。根据学校院(系)机构改革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团的基层组织架构,按照每个二级院(系)分别建立一个二级团组织,接受所在院(系)党总支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充分发挥院(系)团组织作用,巩固基础团建,增强团组织活力和凝聚力,增强工作联动性、有效性、科学性,更好地提升共青团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实施“团建质量”工程,大力推动团建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团组织架构,发挥各级团组织主体作用,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巩固基层团支部建设,落实代表队建团,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增强团建工作的灵活性、实效性。

扎实推进推优入党,全面落实从严治团。严格团员发展,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广泛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好团支部“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积极联系青年,细化推优的内容、程序和环节,丰富工作形式,从多方面扎实推进“推优入党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基层团组织工作考评。

全面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基本制度。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明确支部委员会工作职责,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建设,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团员教育评议;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根据班级运行实际情况,明确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的全面日常工作。

8. 构建党领导下的团学组织新格局

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团委、宣传、保卫、人事(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机制。团委对学生会、学生社团具体事务进行指导,大力支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党建带团建,根据学校团委工作实际需求,撤销团委办公室,设立社团管理部、基层团建部、志愿服务部。

9. 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制度,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在全校团干部中落实专职团干部每人直接联系不少于2个基层团支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100名普通团员青年;各团总支兼职团干部每人直接联系不少于1个基层团支部,所有专兼职团干部每月参加不少于1次团组织生活。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青年师生的恳谈会、交流会。

将联系服务青年教工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联合学校各级工会及相关部门,积极组建各类青年教工联谊组织,建立青年教师团支部,搭建青年师生交流沟通平台和长效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10.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持续打造全团重点工作品牌和学校特色品牌,对重点工作实施“一团一品牌”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科技创新基金”“团组织生活”“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等面向青年学生的校园文化品牌系列活动。

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团工作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充分运用校院(系)两级团学组织官方微信、微博、抖音、QQ空间、OA办公系统等多种形式方法,增强网络媒体建设力量。

以思想政治引领为首要目标,实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工程。强化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成立学校学生事务服务委员会,扁平化的推进学生事务管理体系,提高学生自我服务意识以及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

11. 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执行校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筹备召开学校第十次团代会。

12. 精简优化学生组织机构,落实学联大会制度

贯彻执行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印发的《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结合学校实际,遵循按需设置、合理优化、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学校学生组织改革方案,深化学联学生会改革。修订完善《成都体育学院学生会章程》《成都体育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成都体育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和《成都体育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等文件,推进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保障广大同学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治理。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定时定期召开学校学生代表大会,筹备召开学校第十四次学代会。

(四)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3. 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部署好每学期的“团组织生活”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都体育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建设。分层分类一体化的提升体育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14. 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围绕我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坚持学习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在2017年通过的“创新学分”相关办法的基础上,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使“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15. 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人际沟通困难,及有心理问题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推进实施帮扶困难毕业生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助力学校困难学生积极融入社会。

16. 建立校级团学科研课题申报制度

为团结凝聚学校共青团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提升理论水平,为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和工作创新提供思想支撑、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秉持“问题导向、创新研究”的原则,定期开展校级团学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17.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加快学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成体团学小V”微信平台、QQ空间、和“成体团学小抖”抖音公众号等平台建设为依托,建设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服务学生成长的网媒品牌。结合共青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

三、组织实施

(一)本方案由成都体育学院党委制定下发,由校团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各院(系)协同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二级院(系)党组织、相关部门和各级团组织的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

(二)改革工作所涉及方面,根据本方案分解落实任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配合,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院(系)要为改革提供组织、宣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及时总结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三)校团委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团总支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中共成都体育学院委员会

201981




Copyright 1942成都体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体育学院团校委:028-85097285/028-85084711  传真:028-85097285  Email:cdsutw@yeah.net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环湖北路1942号  邮编:641418